6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5月份,CPI同比上漲2.0%,環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2.8%,環比上漲0.5%。
有關專家表示,5月份,豬肉價格繼續高位運行,對CPI形成了有力支撐,不過蔬菜和豬肉對CPI的同比拉動逐漸減弱;PPI降幅持續收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從未來走勢看,CPI仍有上行可能,但幅度有限;PPI同比跌幅收窄進度將放緩。總的來看,宏觀經濟不存在滯漲基礎,通脹仍需觀察,貨幣寬松短期內不會轉向。
CPI同比漲幅略有回落
5月份,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盡管CPI同比漲幅略有回落,但同比漲幅已經連續4個月處于“2時代”。
從構成看,豬肉價格繼續高位運行,對CPI持續處于“2時代”形成有力支撐;而蔬菜價格漲幅回落,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CPI同比漲幅。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說,5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3.6%,影響CPI上漲約0.77個百分點;鮮菜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上月回落16.2個百分點,對CPI的影響也從上月的0.56個百分點回落至0.14個百分點。
“5月份CPI環比繼續下降,主要受鮮菜價格下降影響較多。”余秋梅分析說,隨著氣溫的回升,應季鮮菜上市,市場供應逐步增加,鮮菜價格趨于正常。
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21.5%,為2007年該項數據統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64個百分點,超過CPI環比總降幅。
豬肉價格環比上漲,對CPI環比降幅也構成了一定的影響。5月份,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上漲,漲幅為2.3%,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PPI同比降幅繼續收窄
5月份,PPI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PPI結束了自去年8月份之后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5.9%的勢頭,同比降幅持續收窄。
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1.5%、15.6%、10.2%、7.7%和5.4%,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1.7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0%左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此前表示,今年以來,PPI降幅持續收窄,一方面受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去產能取得成效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和期貨市場的影響。不過,在原材料供過于求的狀況沒有實質性改變,需求強度不如預期的背景下,未來PPI回升的持續性仍然有待觀察。
“PPI同比降幅持續收窄,主要受下游需求改善、上游生產資料價格企穩和基數下降的共同影響。”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說,年初以來經濟運行出現轉好跡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去年底高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上升顯著,帶動工業出廠產品價格企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回升,上游價格企穩逐漸傳導至工業產品生產環節。
貨幣寬松短期不會轉向
根據交通銀行分析,當前,支撐和抑制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素勢均力敵。
一方面,5月下旬,豬糧比價繼續上升至10.7,對消費端的肉價有抬升作用;目前生豬存欄量略微回升至3.72億頭,但仍處于低位,豬肉供應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從另一方面看,全國多地投放儲備凍豬肉,通過補貼方式壓低價格并抑制投機行為,將緩解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
“蔬菜價格回歸正常水平之后近期難以再次反彈飆升,當前宏觀環境下非食品價格上漲動力不足,貨幣政策不會大量釋放流動性對物價的抬升作用難以持續,未來CPI上行壓力減小。”連平說。
從PPI看,連平表示,在上游輸入性價格企穩的帶動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回升,對工業產業的通縮壓力逐步減小。與此同時,去產能即將全面實施,供給的減少將有助于影響市場預期,提振價格。財政資金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穩增長項目的落實提升對工業產品的需求。因此,未來PPI跌幅可能持續收縮,但由于去年基數下降趨勢減緩,未來同比跌幅收窄的進度將放緩。
民生證券研究院指出,當前經濟短期回暖有明顯的政策刺激因素,總需求依然不強,而過剩產能又未實質性退出,經濟總體上呈供過于求的狀態,不存在滯漲基礎。通脹仍需觀察,意味著貨幣寬松不會因此轉向,但考慮到增長企穩,寬松的確增量不足,以對沖為主。三季度后,貨幣寬松空間可能重新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