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1至今商住公寓供銷存量的年度走勢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
眾所周知,房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資保值渠道。但在限購政策嚴格執行的當下,除了假離婚、買購房資格等偏門手段外,能真正擺上臺面的就是商住樓投資,但這僅存的“缺口”也因為“商住樓即將限購”的傳聞而引發了廣泛猜想。
直到周二晚間十點,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才明確表示,“周三零點起北京全面停止商住網簽”的消息不屬實。
雖然謠言再次被否認,但主管部門曖昧的態度,讓傳聞熱炒了十余天,并且最后的辟謠也未對限購與否做出更多的解釋。以后商住樓是否會限購?是否全面限購還是局部限購?限購會包括二手房嗎?等等一系列購房人關心的問題,依舊沒有答案,相信未來仍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猜想。
不過,對于一些有經驗的房產投資客來說,限購加碼、地王頻出、信貸收緊等等類似的消息不斷傳出,并不是好事,一些投資客開始對手里的房產投資進行更加慎重的考慮和評估。
商住早已是投資熱土
商住樓限購與否之所以備受關注,最主要就是因為不限購不限貸(通州特例除外)的商住樓早已從樓市的配角晉升主角。不但成交量大有趕超新房的態勢,更是擠滿了多套購買的投資客和少量的自住需求。尤其是投資客,一向對政策風向敏感,商住是否納入限購,直接影響了他們對樓市的判斷。
在藍堡、金地名京擁有多套房的孫先生是一名來自河南的炒房投資客,至今沒有北京戶口。但從2000年開始首次置業以來,利用低信貸和杠桿,在四惠區域買了多套房,其中不乏商住項目。每月僅收的租金就在50萬元以上。但最近土地市場的火熱和商住限購的傳聞,讓孫先生感到了危機。
“這次住建委的否認只是簡單地說當前不會停止商住網簽,但并沒有在謠言剛剛出現時辟謠,而且并沒有說以后不會限購商住,感覺是為以后調控留了明顯的活路。”孫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準備將手里的房子賣掉一半,本身溢價已經很高了,萬一以后商住被限制買賣就得不償失了。
不僅是孫先生將商住限購視作樓市的風向標,另一位房產投資人趙先生則是剛剛購入了10套商住房,就趕上了要限購的風口。
5月底,北青報記者在大興某商住項目探盤時得知,這位趙先生剛剛買下了10套房子,據他稱,是為了給公司職員作為宿舍,同時兼具投資作用。
但這次商住限購的傳聞讓他著了急,“剛交了首付,簽了合同,貸款還沒有批下來,會不會也在限購之列?”“二手房會不會也限購,是不是以后不好出手了?”在與北青報記者交流時,趙先生沒等記者提問,就搶先詢問其是否知道內幕消息。
雖然一陣猜測后,住建委辟謠了限購傳聞,但趙先生仍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商住一旦限購,購買力減少,難免會出現打折降價的情況,加上商住交易本身比住宅明顯高出的稅費,他仍舊擔心自己剛買的房子會被套。
事實上,類似的投資需求購房人在不限購不限貸的商住樓交易中屢見不鮮。多個商住項目營銷總監也透露,旗下項目近七成的購房人都不是首次置業。這些投資客對于政策風向十分敏感。
來自中原地產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今年北京新房中住宅簽約20742套,商住公寓類物業簽約達到26336套,在合計簽約的4.7萬套中,商住公寓占比高達55.9%,商住產品簽約量首次超過了住宅,這一比例也是歷史最高點。而回顧2015年,該比例僅為28.5%,而此前每年比例基本保持在30%以內。
香港樓市經驗 炒樓客虧損遇套
同樣是投資客的熱土,曾被視作中國樓市樣本的香港樓市今年來不斷下跌,讓不少投資人損失慘重。
香港住宅樓價于2015年9月創高峰,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不斷的下跌。萊坊國際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中,香港一般住宅和豪宅樓價與去年9月樓價頂峰比較分別下跌了11%和7%;而大部分市場機構預測今年香港住宅價格將繼續下跌5%-10%。
隨著價格下跌,香港樓市上出現了不少“割肉離場”的案例,業主少則虧損數十萬港元,慘些的,虧逾千萬的也大有人在。
香港媒體有報道稱,今年以來虧損最多的一樁交易位于九龍何文田區域,在這個傳統豪宅區,一套實用面積1879平方呎(約175平米)的四居室單位,被以虧損1320萬港元的代價賣出。買家在2011年以5150萬港元購入此房,而現在的售價則僅為3830萬港元(呎價20383港元)。根據房產代理的成交資料,僅僅在一年前,同一個項目的每呎價格曾達到39459港元(2015年5月成交的一個單位),幾乎是現在的兩倍。
房地產“拐點”論再出江湖
業內認為北京樓市沒問題
正因為香港樓市下跌的前車之鑒和商住限購的反復烏龍,再加上一二線城市“地王”頻出,使得“拐點論”再次出現。
高盛預計房地產行業將在6至9個月后迎來轉折點。該行分析師王逸等在報告中指出,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逐漸放緩增速,預計逐漸上升的行業杠桿率、疲弱的市場需求將導致2017年價格趨于下行。
“房地產投資和新開工面積增速放緩,房地產投資需進一步放緩才能遏制供應。”報告稱,由于去年基數較高,預計今年6月新建房屋面積數據將同比下降。而5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速放緩至11%左右,為2016年來最低。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北京樓市有三年一調整的規律。從2013年樓市復蘇,地王出現到2016年又是三年,地王相比三年前又被刷新了一遍,很可能會在下半年遭遇拐點。
不過,相對于調整的擔憂,更多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認為,北京樓市的拐點尚未到來。根據北京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公布的數據資料顯示,2016年5月,北京市成交房屋累計1241套,成交均價4.35萬元,較同期增加274套,價格依舊上漲14.18%。
我愛我家一位資深人士表示,自去年政府出臺“3·30樓市新政”以來,全國各地城市掀起一股樓市去庫存的高潮。以北京為例,自去年5月份至今年5月一年的時間,北京二手房屋成交總量達到13.74萬套,成交均價突破4.25萬元大關。不僅如此,根據國際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會出現房價增幅超過12%的特殊時期,這是因為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會令一線城市產生規?;娜丝?ldquo;虹吸”效應,虹吸效應的出現也將進一步刺激樓市的上漲。
此外,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也認為,房價的合理構成受土地供應、市場需求、建造成本等多方因素制約,但近一年來土地供應量持續縮緊,市場需求受多重因素不斷上升,即使建造成本隨著技術革新的推進而降低,但仍無法抵消其余因素的制約,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價仍將持續上漲。加之央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社會資本的流動,金融市場也需要相對穩健的投資渠道,樓市無疑是很好的去處,因此短時間內樓市價格很難下調,所以樓市價格拐點的說法也就無從談及。(記者 李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