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廣告 朋友圈談“風月”
“科普知識,冬天暖氣開啟時,……”在朋友圈中發了兩句科普小文后,經紀人小高就從微信中退了出來,“現在,我們都不再花力氣經營朋友圈了。”
作為從業5年的老經紀人,從去年開始,微信也成了小高發布信息、和客戶聯絡感情的通道。“在二環邊安個家吧,單價4.5萬元/平方米,你值得擁有。”時不時的,小高就將店面的推薦房源信息掛到朋友圈里。不過,最近小高的朋友圈風格變了,除了日常感悟,就是轉發各類“雞湯”,房源廣告則從里面悄然消失。
與樓市限購限貸政策配套的還有對中介的規范:禁止使用“日光盤”、“最優”、“最低”、“獨家”等違規廣告用語,房地產經紀機構或個人不得采取舉牌銷售、派發傳單等形式發布房源信息廣告。甚至,就連經紀人的朋友圈,如今也再見不到各種房源推薦的廣告,因為按照最新規定,微博朋友圈也能成為刑案證據。
昨天,在幾位經紀人的朋友圈中,記者發現,十一假期后,不僅經紀人們變得只談“風月”,不再曬圖、發房源廣告,就連過去發過的房源廣告,也都被悄悄地刪除了。
首付提高 買家面臨違約
和朋友圈里的售房廣告一塊兒消失的,還有洶涌的購買力。新政之后,由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提高,二手房市場陸續出現一些買家面臨解約的案例。
一位9月29日簽訂購房合同的買房人就告訴記者,新政之后,原先“認房不認貸”的三成首付變成了“認房又認貸”的五成首付,利率也上調到了1.1倍,“我現在多出來的近100萬元首付款拿不出來,當初合同里約定的貸款額度也申請不到了。”簽約當天,他向賣家支付了10萬元的訂金,按約定應該再支付30萬元訂金。可如今,他卻不想再支付這30萬元。“經紀人也曾建議過,通過假離婚把二套變首套,可若變成我一個人購買,收入證明又開不出那么高,騎虎難下啊。”這位買房人的想法是,解約放棄購買,唯一的擔心是賣家不愿意退還訂金,還會告他違約。
“由于目前二手房市場中的七成購房人都屬于置業升級的換房家庭,新政使得大部分家庭都面臨首付提高的難題。”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品牌經理孔丹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尤其是購買二套、定性為“非普宅”的購房人,首付從原先的三成提高到了七成,會“絆倒”不少買房人。“這兩天已經有客戶提出解約。我們預計,將有兩到三成左右的買房人會因首付問題而可能違約,當然,實際違約的不會那么多,很多人還在想辦法解決首付。”
心急業主 開始調低報價
面臨著因為觀望而突然萎縮的二手房市場,一些著急出手的大戶型業主,也開始調低了自己對于賣價的預期。
“昨天,回龍觀的田園風光雅苑小區,一套125平方米的商品房,賣家在月初報價600萬元,剛以510萬元成交了,基本回到了7月初的價格水平。”在回龍觀區域工作的經紀人告訴記者,8月、9月房價急速上漲的回龍觀,新政下顯得也較為脆弱,一些大戶型的急售業主,猶豫了約半個月后已經開始調低報價。“龍躍四區還有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業主也同意從520萬元降到460萬元。”
“當然,這種四五十萬元屬于降得猛的,較普遍的幅度是在20萬元上下。”經紀人坦言,進入10月,受到政策的沖擊,看房人迅速減少,特別是原先被改善型購房人青睞的大戶型,由于首付普遍在6成左右,擋住了很多買家,“我們現在也勸說賣家,如果是真心想成交,報價就不要掛得那么高了。”
“這兩天接到的中介電話,沒有聽到漲價的。”昨天,市民楊女士剛從經紀人那聽到一個案例,順義后沙峪的二手房,9月業主掛牌360萬元,因為沒人看,上周末降到了350萬元,降價吸引來了一個看房人,可對方只愿意出價310萬元,最后談崩了。“所以,我也想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