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0月(截至30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及自住房)共成交8508套,環比上月減少41%,這一成交量也創造了近5個月的新低。與此同時,10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5449元/平方米,環比下滑3%。
偉業我愛我家的數據顯示,10月除了自住型商品房外,各類新房的交易量均出現下滑。截至29日,公寓類產品在10月的交易量為5100套,普通住宅成交2367套,較9月全月分別下降了43.3%和48.8%;自住型商品房交易量有所增長,成交470套,環比9月全月增加39.1%。
另一方面,二手房成交也表現出降溫趨勢。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數據統計,10月(截至29日),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簽19291套,較9月同期下降了30.1%,10月全月網簽量從9月的3萬余套跌至兩萬套左右。二手房房價方面,10月份北京二手房房價明顯企穩,業主方漲價現象不再,部分著急賣房置換或著急用錢的業主開始主動調低報價。
供應量縮水
成交量萎縮的同時,10月北京樓市供應量也在萎縮。
根據機構統計,從今年春節后正常的銷售季以來,北京住宅市場月開盤量基本維持在30盤左右,這個“銀十”顯得十分冷清。機構數據顯示,新政之后的10月份北京住宅市場僅有9個項目取得預售許可,新增預售2965套,環比減少64%,這一供應量也創造了除春節所在的2月份之外的月度新低,供應的不足也使得10月的成交難以為繼。
而需求萎靡不振,更令開發商推盤意愿陷入空前低迷,11月預期入市的項目量也僅在10個左右。而之后的12月、1月、2月,進入元旦-春節長假期間,也是傳統的銷售淡季,大量項目也將紛紛封盤過冬。
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此輪大范圍的收緊調控之后,不管是首付提升帶來的購房壓力的驟增,還是未來供地增多帶來的市場預期的改變,都使得短期內購房意愿出現停滯。
郭毅表示,對房企來說,一方面要重新進行有效客戶的篩選,另一方面也憂慮推盤價格的市場接受度,多重的不確定性使得房企的入市意愿減弱,因此也造成了10月、11月連續兩個月僅有10余項目開盤的供應低迷現象。
北京亦莊一項目營銷人員告訴記者,最近確實有部分客戶因為資金原因暫緩購房計劃。“但是項目前期積累了人氣,暫時不用太擔心蓄客”。不過,部分高價項目因為拿不到預售證而無法開盤,令不少項目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土地市場瘋搶不再
供需雙降的同時,最近的土地市場也表現出降溫態勢。
11月2日,北京土地市場迎來新政后的第二拍。此次出讓的是公租房與自住房地塊,現場經過9輪舉牌后,中鐵以21.5億元競得。
在素來“僧多粥少”的北京土地市場上,9輪舉牌即結束的情況并不多見。據了解,中鐵競得的是“海淀北部地區整體開發”永豐產業基地(新)HD00-0401-0146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配建公共租賃住房),規劃總建面為91049平方米。其中,公租房36000平方米,自住房55049平方米。預計可以回款26.467億元。該地塊也是落實北京市“9·30新政”的首批“限房價、競地價”試點地塊之一。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9·30新政”之后,北京樓市成交量明顯下滑,供應量銳減,今年四季度甚至明年的銷售額下滑已成定局。與此同時,“控地價、限房價”的土地政策直接打擊開發商們拿高價地的預期和積極性。
實際上,不僅是在北京,全國多個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也出現了不同程度降溫。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相比調控前市場火爆的8月、9月,高價地數量明顯減少。10月份累計10億元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有17宗,主要出現在天津、長沙、南寧、上海、佛山、沈陽、南昌。而8月和9月10億元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分別為46宗和50宗,且高價地塊基本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
降溫或延續到明年4月
市場降溫背后,更是購房者預期的變化。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分析,新政之后市場中的需求開始出現分化,一小部分之前已經鎖定意向房源,或是出于結婚、子女就學等特定原因急需購房的群體,仍然在繼續購房。而另外一大部分需求并不迫切的群體則開始選擇觀望,在這其中,一些需要“賣舊買新”涉及連環單交易的改善性需求,由于在“賣舊”環節難以在預期價位出讓,也使得其“買新”的置業計劃被迫延期。
據我愛我家反饋的數據顯示,10月份北京二手房實際買賣合同簽訂量大幅減少,這說明受新政影響,更多的尚在找房的客戶陷入觀望,延遲了購房計劃。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受此影響,11月份網簽量還將繼續大幅回落。而10月份北京二手房價格明顯企穩,業主端漲價現象不再,部分著急賣房置換或著急用錢的業主開始主動調低報價,預計11月份北京部分前期房價漲幅過快區域的房價,以及大戶型房價將出現回落。
有業內人士表示,預計這輪供應端的盤整局面將維持到明年4月前后,屆時隨著新一批自住房等政策房產品的入市,以及后續限定房價的項目陸續供應,預計住宅的市場供應將會逐步復蘇,與此同時,樓市的產品形態、價格體系也將發生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