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前三季度虧損私募基金產品占比在四成左右,今年以來整體收益率為-6.26%,包括股票多頭、定向增發、組合基金等產品成為虧損較大的產品類別。
滬上一位私募投資者表示,由于虧損嚴重,私募管理人已經免收了今年的管理費。盡管如此,私募產品大面積虧損仍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了影響,許多私募基金管理人紛紛回歸公募基金。
根據格上理財統計,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來私募管理人數量已連續兩季度出現負增長,其中三季度私募管理人數量較二季度末減幅達26.50%,私募基金從業總人數也較二季度減少超過26%。
上海證券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統計的2638只私募產品中,2016年以來整體平均收益率為-6.26%,虧損產品的占比達四成。年內實現整體正收益的產品類別包括宏觀策略、債券、管理期貨、套利策略以及多策略類產品,虧損仍然比較大的產品類別包括股票多頭、定向增發、組合基金產品。
私募排排網分析師許鋒介紹,今年以來私募業績分化顯著,其中股票策略產品首尾收益相差2.5倍,正收益產品占比僅為29.13%,負收益產品占比70.69%。規模超過百億的大型私募機構中,前三季度股票策略產品平均收益排名第一的是青騅投資,平均收益率達到18.45%,不過其旗下股票策略產品僅有1只納入統計;而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量30只和67只的高毅資產和淡水泉表現不俗,分別憑借5.12%、2.51%的平均業績位列第二、第三名。不過其他大型私募則沒有這份幸運,均以虧損收尾。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私募基金規模呈現逐年增長勢頭,不過由于今年A股市場不景氣,證券類私募發展短期處于低谷時期,規模增長乏力。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行業認繳規模為8.57萬億元,較二季度末6.83萬億元的規模增長25.48%,其中證券類私募基金認繳規模為2.4234萬億元,較二季度末的2.2911萬億元增長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