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訊
農業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印發《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國家級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達到95%以上,提高5個百分點,省級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達到80%以上,提高10個百分點,確保重要資源不丟失、種質特性不改變、經濟性狀不降低。以地方品種為主要素材,自主培育一批畜禽新品種、新品系、配套系,打造一批以特色畜產品開發為主導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重點工作方面,主要有五點:
(一)完善保種體系,提升保護能力
適時調整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對列入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全面落實保種主體,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保護體系。適當集中保種力量,統籌規劃國家級核心基因庫和區域性基因庫建設,制定基因庫保種計劃,逐步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交換機制,提高保護效率。加強保種場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豐富血統,擴大保種群數量,提升資源保護能力。因地制宜建立保護區,以區內核心場(站)為主,帶動周邊農戶開展聯合保種。進一步完善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體系,制定和完善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和場區庫管理辦法。
(二)建設預警體系,提升監測水平
建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預警體系,搭建畜禽遺傳資源監測平臺,組織實施地方品種登記,實時監測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狀況,提高資源保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制定畜禽遺傳資源瀕危狀況判定標準,及時有效預警資源瀕危風險。實時監測各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保種狀況,實現全程監督管控和綜合考核評價,指導保種主體適時調整完善保種方案,提高保種效果。系統開展藏區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查清我國藏區范圍內牛、羊和蜜蜂等主要畜種的數量、分布、特性等,基本實現我國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信息全覆蓋。
(三)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管理水平
實施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績效管理,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管理辦法,建立保種單位獎勵和退出機制,保證資源保護工作的持續有效性。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合作研究、開發利用管理,完善畜禽遺傳資源利益分享機制,保障各參與方互利共贏。組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創新聯盟,建立省際保種協作組,完善聯合協作資源保護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組織開展“省級主管部門+縣市政府+保種場”三方協議保種。進一步發揮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作用,組織開展國家級場區庫和專家組一一對接技術服務與考核。
(四)強化科技支撐,提升保護水平
以國家級場區庫為依托,開展地方畜禽品種種質特性評估與分析,明確重點保護的表型性狀和基因類型,制定個性化保種方案,科學規范保種行為。創新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理論,開展水禽和蜜蜂保種方法技術研究。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方式,研究應用畜禽遺傳資源胚胎、精子、細胞等各種遺傳物質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整合保種場區庫、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資源和科技力量,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提供有力支撐。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專業人才培養。
(五)推進種質創新,提升利用水平
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積極開展畜禽遺傳資源本品種選育和經濟雜交利用,挖掘市場潛力。鼓勵支持以地方品種為素材,采用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優質、高產、抗病、節糧型畜禽新品種和配套系。完善畜禽新品種審定辦法,探索開展畜禽新品系審定。加大蜜蜂、兔、水禽、馬、驢、駱駝、鹿等特色畜種的開發,挖掘地方品種文化內涵,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加快已育成新品種、新品系和配套系產業化開發,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特色畜產品供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