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邢臺11月11日電(曹語童 李鐵錘) 11月11日,俗稱全球狂歡節的“雙十一”電商大戰再次于網絡中激烈打響。近年,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繁榮普及,一批批專業“淘寶村”陸續花開河北、江蘇、廣東等地。其中,作為中國首批“淘寶村”的河北清河縣,目前已發展專業淘寶村16個,在全國“淘寶村”大軍中擔當著“領頭羊”角色。
據10月30日公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中顯示:目前,清河縣開設的網絡店鋪達到3萬余個,從業人員達6萬余人,年銷售額達到35億元。其中,羊絨紗線和制成品的銷售量分別占到整個淘寶網銷售量的74%、25%,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制品網絡銷售基地。
西張古村是清河縣第二批從事羊絨紡紗和羊絨衫生產的“淘寶村”。目前全村1800余人,約400多戶從事羊絨服裝生意,其中網店店家約100多戶。在這里,一根根網線改變了村民傳統的生活狀態。
通過網店銷售羊絨制品已達五年的蘇其超一家,就是該村典型的電商專業戶。
2011年,22歲的蘇其超辭去工作,跟隨做羊絨原料生意的父母走上創業之路。他注冊了淘寶網店和品牌商標,憑著努力和不斷創新,一步步把網店發展壯大,如今年銷售額逾千萬元。
當日,記者走進蘇其超的家,其中一間20多平米的房間內擺放了8臺電腦,員工們在繁忙的“叮咚”“叮咚”旺旺提示音中不停地與客戶溝通交流。隨著“雙十一”到來,蘇其超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從選取原料、紡紗、加工成衣、包裝到銷售出路,一家人會嚴格把關每道程序。
這位年輕的“80后”店主稱,“雙十一”前的一個月是他們全年銷售量最高的月份,三家店總銷量大約在兩萬余件,去年“雙十一”當日銷售業績占了全年的20%,今年“雙十一”僅前4個小時銷量已有兩千多筆訂單。
生意越做越大,煩惱也隨之而來。自2011年注冊商標以來,在淘寶網以模仿為主的盜版侵權行為蘇其超說他已屢見不鮮。“有的商家會模仿我們的款式,顏色和價格,但我們的業績并不會受到較大影響。”
電商行業的競爭,也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換代。“我們不斷研發出新的款式和花色,這次‘雙十一’的店鋪首頁上就有24款新品。”蘇其超稱。
據同村的羊絨衫供應商介紹,今年和往年相比,清河羊絨制品為不斷迎合網上消費者的需求,一改過去羊絨產品的舊樣貌,開始面向網上年輕消費者的產品,邀請年輕的“網紅”為衣服量身拍攝產品海報,市面上的羊絨制品款式也更加年輕化和時尚化。
據《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顯示,目前清河縣被商務部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縣”排行榜上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