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 外媒稱,今年阿里巴巴“雙11”購物節成交額高達1207億元人民幣,超過去年的912億,創下新紀錄。
阿里成交額破千億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12日報道,IDC咨詢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霍錦潔(音)表示:“‘雙11’不再是馬云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國性的。我覺得這是所有中國人在努力創造另一個新世界紀錄。”
埃菲社11月11日報道稱,數億中國人在11月11日這天爭先恐后地參與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購物狂歡節。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創造和推廣“雙11”購物節開啟了一場網絡購物革命。
然而,今年的增幅低于去年,也沒有達到很多專家的預期。
阿里巴巴利用一塊巨大顯示屏來統計天貓、淘寶等的銷售情況。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表示,通過“雙11”購物節可以看出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他還表示對現在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
報道稱,自從2009年首創“雙11”購物節以來,阿里巴巴屢破紀錄。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稱,阿里巴巴的光棍節并非一場空,由于中國消費者搶購網上打折商品,其銷售額在短短5分鐘就達到了10億美元,全天的銷售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20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32%。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說,網站成交金額將“不再是我們績效的最重要指標”,因為阿里巴巴已經超越了這個指標,也“因為它對外界來說可能產生誤導”。
報道稱,馬云還用他特有的熱情洋溢的方式駁斥了有關這個活動已經走到盡頭的觀點。自從2009年開創以來,該活動屢屢打破紀錄。他說:“這個活動我們會做100屆,所以現在還有92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網站成交金額進行了調查,同時調查了阿里巴巴對菜鳥聯盟的解釋以及它對交易額等多種業務的報告。
分析人士對這些數字也有所質疑,之前有商家通過發出空包裹“刷單”以提高排名。
報道稱,阿里巴巴今年委托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其網站成交金額。阿里巴巴還表示正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合作,并強調不會容忍商家在其平臺上的不法行為。
中國監管部門還承諾要打擊商家的不正之風,例如在之前幾周先提價然后再打折。
押寶虛擬現實購物
埃菲社11月11日報道稱,馬云認為,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將是實體店與網絡商店的融合。面對有關阿里巴巴銷售平臺商品質量的質疑,馬云希望能夠逐漸打消這種疑慮。
阿里巴巴的設想是,未來身在北京的消費者戴上虛擬現實眼鏡就能在紐約購物,或者利用類似著名網絡游戲“口袋妖怪”的模式,吸引顧客前往實體商場“尋寶”,即尋找折扣。
德國《商報》網站11月11日刊登題為《中國是沉醉于虛擬購物的超級大國》的報道稱,這看上去就是一間普通客廳。但阿里巴巴虛擬現實購物場景中的這個房間只是對一種新購物體驗模式的預先嘗試。這是一個電腦設計出的房間,白色的墻壁上懸掛著世界各地購物中心的照片:巴黎、紐約、倫敦和東京。遠隔萬里之外輕輕點一下,即可進入商場。
報道稱,阿里巴巴在中國今年最重要的購物日——“雙11”——準時上線了一個人造購物世界。虛擬現實技術將幫助這個電商巨頭減少退貨量,吸引更多顧客踏上數字化購物之旅。
所有新式智能手機都支持阿里巴巴的虛擬現實購物系統。“顧客的購物行為在發生改變。購物越來越成為一種體驗。”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說。
阿里巴巴稱自己是全球首家提供百分之百虛擬現實購物體驗的企業。分析師們也相信阿里巴巴能幫助虛擬現實購物實現突破。“新技術將帶來全新的購物模式,”來自天灝資本的侯曉天(音)說。
提速全球戰略布局
《日本經濟新聞》11月12日報道,在中國被稱為“光棍節”的11月11日也是電商大規模促銷的日子,今年的形勢依舊火爆。來自海外的1萬余家企業也參與了活動,“優衣庫”、“松本清”等日系商品店鋪也為吸引顧客絞盡腦汁。
報道稱,參加阿里巴巴“雙11”購物節的企業或品牌數量從去年的2.5萬個飆升至今年的10萬個。其中海外企業就超過1萬家,也多于去年。除了美國的耐克等品牌外,今年蘋果等公司也首次參加。
在2015年的“雙11”賣出6個億的休閑服飾品牌“優衣庫”在今年“雙11”當天實施了部分商品線上線下同價銷售的聯動戰略,數千家實體店鋪參與了該活動。
從海外商品銷售的國別來看,截至11日夜,日本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國和韓國。以促銷為手段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攻占中國市場?“雙11”已經成為考驗海外企業智慧的日子。
另據法國《費加羅報》11月12日報道,阿里巴巴2009年發起“雙11”活動時只有20多個品牌參加。7年之后,從瑪莎拉蒂到肯德基的全球10萬個商家參加該活動。
報道稱,這都只是開始。支付寶正在籌劃最簡單的識別支付。阿里巴巴負責國際業務擴展的邁克爾·埃文斯對本報指出:“所有你今天看到的都將推廣到全世界。”阿里巴巴正在打造包含社交網絡、銀行、數據處理的體系,目標是全球層面的20億消費者。馬云曾預言:“阿里巴巴不僅僅是電子商務。20年內,一個全球虛擬經濟將會誕生。”在經濟放緩和收益下滑的情況下,擴張也是不可或缺的。
埃菲社11月11日還報道稱,盡管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但消費仍保持強勁。專家指出,近年來阿里巴巴向全球化方向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外國消費者對其品牌和產品質量的不信任是最大的障礙。雖然打入印尼、印度等國市場可能相對容易,但要想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阿里巴巴將面臨更復雜的環境和更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