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訊
證券時報
發展期市機構客戶 強化風險控制
市場人士用“黑色星期五”、“午夜驚魂”來形容商品期貨市場今年的“雙11”之夜似乎再貼切不過:11月11日晚間,短短幾分鐘內,商品期貨市場多個品種大幅跳水,甚至從漲停直至跌停,引發行業震動。
對此,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是市場短期多品種累計漲幅較大后,又出現集體快速回調并產生共振的結果。雖然市場波動大,但并沒有發生系統性風險。期貨交易所會員經營穩定,期貨公司客戶未出現大面積穿倉和違約事件。“這說明,目前整個期貨行業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市場運行體系。”
據悉,這次波動之前,交易所已針對某些波動大的品種調整了手續費和保證金比例,提前緩釋了風險。
在經歷了5年熊市之后,自今年初以來,多種商品價格普遍回升。同時,國內經濟整體轉好,特別是6月份以來國內需求穩步增長,不少大宗商品的價格開始從低位反彈。作為產業鏈上的企業,過去5年間大部分下游企業采用“用多少買多少”的策略。馬文勝分析稱,隨著商品價格上漲,企業開始重新意識到要蓄積一些庫存,由此形成了消費需求和庫存需求的雙增長,很多品種出現了暫時短缺,價格也在短期內出現上漲。
其實,今年下半年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商品期貨品種價格波動加大。為確保市場平穩安全運行,使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監管部門主動出擊,果斷采取措施,防范市場風險。據悉,證監會已多次向各期貨交易所和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下發風險提示函,要求加大對交易、結算、交割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力度,嚴防交易、結算風險,加強異常交易行為監管,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排查力度,嚴防投機資本操縱市場價格。近期,三大期貨交易所齊齊上調黑色系和有色系多個品種的交易手續費,并上調相關品種的保證金比例。也在不久前,證監會還下發通知,強調各期貨公司不得從事配資業務或以任何形式參與配資業務,不得為配資活動提供便利。
針對以上風險提示信息,馬文勝說,“作為期貨市場投資者,對市場信息一定要有敏感度。面對多次提示風險,無論是看好還是看空,都應該把頭寸降下來。”投資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首先一定要控制風險,在能把控風險的前提下進行投資。而控制風險主要指的就是注意杠桿的使用,把控好杠桿使用的倍數。
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表示,期貨市場的交易是預期的反映,波動是正常現象。監管部門已經采取了系列措施,期貨公司內部也反復對客戶進行了風險提示,在系列措施基礎上,經過上周五的大幅波動,已經釋放了前期積累的大部分風險。但投資者仍然需要時刻保持風險意識,特別期貨交易是杠桿交易,風險更大,需要保持理性。
此外,馬文勝還對記者表示,從這次波動的影響來看,企業客戶、資產管理產品客戶總體是穩定的,而發生平倉的大部分還是自然人投資者。因此,他建議,今后期貨市場應該以發展機構客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