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晉江11月14日電 (林錦旺 孫虹)一雙鞋重量僅有120多克,鞋底還有彈性和殺菌功能;衣服可自動發熱,人們在寒冬也能輕裝上陣;衣服、鞋子表面可產生特殊的金屬質感……
在福建“首富縣”晉江,藏著一個世界級的科研平臺——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曾吸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康斯坦丁在一年半時間內四次到訪。在晉江,石墨烯技術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性面料和智能電子穿戴等產品已得到成功研發,并將廣泛運用在小到鞋墊、服裝,大到高鐵、飛機等領域,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制造產業的跨界融合。
14日,記者走進正在加速培育“新動能”的晉江經濟開發區,一窺究竟。
何謂“新動能”?晉江的回答是:依托雄厚的傳統產業集群優勢,以創新為“牛鼻子”,將聚焦“供給側”作為新型驅動力;以國際化視野,吸引、培育和聚焦創新人才,發揮人才對創新的核心動力;以“品質城市”為內涵,加快軟硬件建設,設法讓各類國際資源要素扎根晉江,以生成源源不斷的“永動力”。
西瓜籽模樣、紐扣大小,悍森智慧醫療公司科研團隊研發的這款體溫計,完全依托大數據,放在小孩和老人身上,可連續測體溫。小孩發高燒,體溫38度以上便通過家長手機自動報警;體弱的老人,可連續進行半年的體溫觀察,根據體溫波動來進行疾病預判。
記者了解到,該體溫計可運用于鞋服、嬰童用品等傳統產業,如嵌入服裝、嬰兒紙尿褲等,為傳統穿戴產品注入新的功能,滿足現代人提出的新的健康方面的需求。而這,僅是晉江科研型企業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和第一要素,沒有人才支撐,創新就無從談起。”中共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告訴記者,具備國際化視野、堅持國際化定位,才能吸引國際化人才,從而帶來國際化的技術、資本等要素。
“讓世界發現你!”在晉江經濟開發區五里電商產業園區主樓,這一高掛的標語為晉江“國際化視野聚集創新人才”找到了現實注腳。
從今年7月中旬規劃建設以來,五里電商園區便被定位為面向全國吸納電商人才、整合全球市場的全鏈條、閉合式電商產業示范基地。據了解,目前園區已和國內200多家高職、科研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通過集中培訓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高校人才到這個平臺上邊創業、邊提升,逐漸轉化為國內高端的電商人才,為晉江傳統產業開辟電商渠道服務。
無獨有偶,以科技孵化、孵化人才為核心的晉江三創園,在世界知名公司麥肯錫的主持規劃下,目前一期已建成研發設計中心、孵化器大樓,創客大街、人才公寓等配套也已初步建成,已有50多名創客落戶。
不難看出,從晉江三創園到五里電商園,晉江經濟開發區立足國際化,正在努力構建從科研、生產、管理到渠道建設等一體化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體系,為本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生根發芽提供有力的創新人才支撐。
“龐大的傳統制造業集群,以及國際化的載體建設,是吸引高端人才蜂擁而至的充分條件。”晉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謝永彬認識到,“然而,只有品質城市的生活,才能讓高端人才長久定居,落地生根。”
為了實現高端人才“安居在晉江,和全世界談生意”的理想,晉江經濟開發區卯足了勁。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高攀介紹說,從平臺建設、民生建設、生態建設,到征遷掃尾工作,為建設“品質城市”下足了工夫,掃清了障礙。
晉江人深知,只有讓各領域的“康斯坦丁”不做“過客”而“常住”,再吸引全球的“康斯坦丁”接踵而至,才能實現以國際化為視野、以創新為驅動、以品質城市為內涵的人才、技術、資源等要素的良性疊加和循環,最終生成帶動城市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