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互聯網巨頭相繼發布財報。一句話來說,阿里在巨大體量下保持高速增長,百度受到了眾所周知的影響,網易營收凈利繼續創新高,騰訊中旬才會發布,但市場預計營收增速也是在40%之上。
在巨頭們的各個業務板塊中,金融業務都是或不可缺的一環,設立金融事業部或者群組已經成了互聯網圈的標配。雖然在財報中,各家都未過多提及互金貢獻,但潛伏在巨頭財報背后的金融力量卻不可忽視,我們可以從只言片語中一探究竟。
互聯網公司涉及金融業務的邏輯,一是因為金融業務本來就可以帶來利潤,二是通過金融的基礎服務能過提升原有業務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因為金融與生活息息相關,金融領域將改變未來的商業形態,布局金融更多的是看重它在未來商業生態中的價值。
那么具體涉及到金融領域,各個巨頭會選擇什么樣的路徑呢?
今年以來有一個共同點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監管和環境的成熟,以渠道為主的簡單1.0階段成為過去,大的互聯網巨頭金融業務開始進入2.0階段,利用各種互聯網獨有的技術和數據手段,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來嫁接傳統金融機構的投融資服務需求,實現了金融科技的升級換代。
百度:金融科技主打人工智能
10月28日,百度發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2016年第三季度,百度總營收為182.53億元(約合27.37億美元),移除去哪兒影響,實際同比增長6.7%,凈利潤為31.02億元(約合4.652億美元),同比增長9.2%。據分析,第三季度百度的總營收如果不排除去哪兒影響,較2015年同期是下降了0.7%的。這可能是受“魏則西事件”以及其后施行的《互聯網廣告暫行辦法》影響,李彥宏也認為,此事件帶來的影響將持續2~3個季度。
而李彥宏押寶的人工智能領域,目前對于營收并沒有幫助。在隨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可能要在幾年后才能貢獻“有意義的”營收。百度目前急需改變,從移動搜索到金融是其中的一條思路。
互聯網金融方面,百度是典型的技術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上的積累使得金融服務更加安全便捷。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讓百度金融的服務更流暢可靠。目前百度金融已明確“身份識別認證”、“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量化投資”、“金融云”五大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并向傳統金融機構開放“金融云”,輸出全套金融解決方案。可以看出,百度正思考用自家擅長的人工智能改變金融產業,希望繼續講訴百度的下一個故事,給用戶和投資人制作驚喜。
阿里:螞蟻全面進軍金融科技
11月2日,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集團收入同比增長55%,達342.92億元;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1%,達284.93億元;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單季度凈增2300萬,至4.5億。除了核心業務表現穩健以外,以云計算和大文娛為代表的新興業務呈現連續的三位數增長,正成為阿里增速最快的業務。
阿里的財報一般很少提及螞蟻金服,很難從財報看出螞蟻金服的勢態。業內人士分析,從財報看,阿里已經逐漸從線上線下的融合、傳統商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內部資源的融合方面獲得多種紅利,這也是當下中國互聯網的主流趨勢。
顯而易見,這種生態內的融合紅利自然也會加速螞蟻金服的發展。今年10月13日,在2016杭州·云棲大會上,螞蟻金服首席技術官程立宣布啟動“螞云計劃”,升級金融云戰略,全面整合螞蟻金服、阿里巴巴的金融科技與服務能力。同日,清華大學與螞蟻金服宣布成立校級聯合實驗室,未來5年內將在金融安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智能投顧等前沿科技領域開展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
據央視財經微博11月10日消息,馬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螞蟻金服應該是會去上市的,但是有媒體傳,我們要去香港上市,其實具體的時間地點我們沒定,但是我們有一點肯定的,我們去上市的地方,必須對未來世界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金融的發展、創新的發展是支持的。
螞蟻金服已然成為一個巨無霸,是馬云手里握著的另外一張王牌。
網易:大數據風控引領金融科技
11月10日,網易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網易2016年第三季度凈收入92.12億元(13.81億美元),同比增長38.1%;凈利潤為27.40億元(4.11億美元),同比增長45.6%。網易季度凈收入和凈利潤連續創歷史新高。
正如網易丁磊所說,“創新、優質和多樣性,是網易保持競爭優勢的基石。”如今的網易獲得了市場的充分肯定,網易在游戲、電商、郵箱、金融、云計算、教育、泛娛樂等方面多點開花。
作為網易重點布局發展的一個業務板塊,網易金融定位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尖端技術,來進行金融服務的底層架構和要件組合,產生自身獨特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生態。
網易打出的是一張大數據風控牌。大數據風控看兩個方面的能力,一個是數據積累,一個是技術能力。
作為一家19年的互聯網企業,網易的產品業務積累豐富,媒體、娛樂、電商、教育等多元化數據的積累,使得網易在大數據領域有著獨特的優勢。電商系列產品網易考拉、網易嚴選蓬勃發展;網易郵箱總有效用戶數達到8.8億;媒體數據方面,網易新聞客戶端月活躍量過億;網易云音樂用戶數超2億;網易云課堂,有道辭典等影響廣泛。
依托網易杭州研究院,網易也擁有業內領先的大數據整合、規劃和挖掘等技術能力。網易金融成立了專門為大數據風控業務服務的大數據中心,采用業內領先的數據采集、并行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而同樣在今年,網易金融與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頂尖科研力量和國內領先金融機構的合作也已經近期在逐步展開。
網易打出的這張牌能否像之前一直提倡的“創新、優質”,在未來的財報中可以繼續觀察。
金融科技注定是巨頭們的戰場
騰訊將在11月16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查看歷史數據,今年第二季度騰訊總營收356.91億元,其中增值服務為256.80億元,占比達71%,其中網絡游戲收入增長32%至171.24,占47%。在廣告業務方面受朋友圈廣告帶動,增速達80%為36.97億元。作為新興業務的支付和云收入為34.79億,占比9.7%。
騰訊的支付和云收入,合計僅占不足一成,但騰訊系的微眾銀行今年發展讓人矚目。騰訊發展金融科技也離不開風控,微眾借助大股東騰訊獨特的網絡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通過在數據源和評級方法上的創新,有效降低金融服務中的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從而提升了信貸審核的效率。截至2016年10月初,其拳頭產品“微粒貸”市場表現亮眼,累計發放貸款總金額超1200億元,總筆數超1500萬筆。
總結一下,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中國互聯網正迎來四巨頭“BANT”時代——百度、阿里巴巴、網易與騰訊。在BANT中,運作金融科技的思路各有不同,但與自身原有的產品生態布局息息相關。阿里利用自己的生態融合紅利打造螞蟻金服,覆蓋金融全領域。騰訊穩步發展,利用社交大數據開展金融業務,在消費金融領域頗有建樹。百度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改變互聯網金融領域,實現資本新故事。網易則結合自己多元化的業務布局,利用大量的多維度數據,打造開放的大數據風控平臺,服務機構和個人。
這期間的勝負,與原有業務的發展有緊密聯系,但更離不開金融領域的持續模式與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