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訊
A股創10個月新高 20只高增長股仍滯漲
10月以來,A股震蕩上行,滬指已連續5周上漲,并成功站上3200點,創出10個月以來新高。但本輪反彈,“大小股”表現迥異,令不少投資者陷入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境地。因此,如何尋求更為確定的市場機會,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A股市場反彈的原因
目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本輪反彈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各項數據顯示,經濟已出現企穩回暖跡象;
二是物價出現反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商品期貨價格大漲;
三是房地產價格上漲,但房地產調控加碼,資金從樓市撤離;
四是積極財政政策和PPP推動下的穩增長延續;
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
六是外圍市場持續創新高等。
財富證券分析師李孔逸認為,近期市場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大選靴子落地后市場情緒的推動,但風險偏好的持續改善有待觀察。李孔逸認為,驅動市場上漲的核心因素在于流動性充裕和資產荒,資金不斷在股、債、商品、房地產等之間尋找風險收益比優良的資產。
本輪市場反彈特點
實際上,滬指反彈是在9月底正式開始。不論是中國聯通,還是中國建筑等權重個股,已經在為A股反彈熱身。10月長假之后,仍是“中”字頭個股率先啟動,從市場結構上看,“大強小弱”特征非常清晰,而且延續至今。總的來說,本輪反彈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基建、券商、煤炭等權重股集體造好帶動股指向上,但中小創表現相對萎靡;
二是市場情緒日趨活躍,成交逐步放大,兩融余額也伴隨市場升溫持續回升至9400億元;
三是結構性熱點不斷,特朗普促增長和示好亞投行,刺激一帶一路相關板塊上漲。
有意思的是,本輪反彈時間超過1個月,大小個股、市場熱點間也試圖切換,比如國際金屬期貨齊創年內新高,有色金屬板塊井噴,煤炭、鋼鐵大漲,高送轉概念卷土重來,重組、次新股等活躍。但整體而言,切換并不太成功,創業板指10月以來漲幅僅1%,遠不及滬指6.7%的漲幅。
未來市場如何演繹
盡管目前市場樂觀情緒占優,但仍有近半機構認為當前A股不可能出現逆轉。其中川財證券、安信證券、宏信證券就認為,雖然市場中期走勢向好,但是過程注定一波三折,主要在于國外擾動因素仍在,國內市場經濟、改革、流動性外溢等因素對市場形成趨勢性回升的支撐仍顯不足:
首先,國外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仍大,未來加息的節奏仍對市場形成潛在擾動,加之人民幣持續貶值對市場也有一定影響;
其次,經濟改善預期在最近幾次股市反彈進程的作用更加凸顯,但是,畢竟近期改革中去杠桿的政策在加碼;
最后,房地產調控和債市監管加碼的流動性外溢目前可能仍能支撐市場,但需要注意的是貨幣政策在物價回升、美聯儲加息、抑制資產泡沫、金融防風險下邊際減弱,兩者對市場資金面形成對沖,在“天平”搖擺的進程中制約了市場的空間。
廣州萬隆認為,目前股指已經進入今年1月份的熔斷區域,技術上看,下一明顯的阻力位在3300點左右。反彈可能會繼續,但節奏、風格存在較大變數。
如何把握確定性機會
萬聯證券指出,近期A股市場表現相對強勁,多次事件均沒有造成顯著沖擊,并創出今年反彈新高,說明有其他因素在主導市場。未來一段時間,決定A股市場的核心因素在于國內利率(通脹)和經濟基本面,從對增長層面的展望看,未來需要防范增長走弱,從而盈利改善結束。
萬聯證券不認為市場會出現大幅度趨勢性的行情,而市場一致樂觀情緒的頂點,則很有可能成為轉折點。目前從融資余額和成交量來看,還尚未達到這個節點,但不建議大舉追高。投資機會上來說,通脹預期和基建主題可能成為短期內的主要邏輯。
宏信證券分析師徐偉認為,在資產荒背景下的資產重配,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行業值得布局持有,而前景反轉、盈利改善、估值安全的部分傳統大消費也具有投資價值,如:醫藥類、酒類二線藍籌、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塊。
華林證券認為,A股短線震蕩加劇,不建議追高煤炭、有色等大盤周期股。但深港通啟動前夕仍然可繼續關注券商等受益板塊。若遇回調,可適當介入前期滯漲、業績確定性強的成長股。
據此,證券時報記者整理了10月以來跌幅居前(滯漲),且年報預增幅度超50%的個股,20只個股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