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趙女士在杭州上城區法院的原告席上,神情疲憊,“買個房子,心太累了?!?/p>
趙女士是湖州人,今年6月份,在杭州上城區看中一套150平米左右的二手房,中介報價480萬。后來趙女士打聽到另一家中介也有該房源,說房東急需錢,只要450萬。趙女士非常心動,向房東交了15萬意向金,簽了買房意向合同。
交了買房意向金才發現
天花板漏水
在交意向金之前,趙女士只看過一次房子,而且是在晚上。房子位于頂樓,當時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異常。但交了錢,第二天白天再去看的時候,發現房子的天花板有漏水的痕跡。
“不但是房屋內部的漏水,甚至連房子外部電梯間內都有漏水現象?!?/p>
趙女士說,她找到中介和房東,希望他們對漏水進行處理。同時還找到物業,物業告知動用物業維修基金需要整棟樓業主簽字。她又找了小區的業委會,希望對房屋的樓頂進行整體維修,但事情一直都沒結果,正式合同也無法按約定時間簽。
6月30日是雙方約定最后簽正式合同的日子。三方坐在一起協商。
當時中介給出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不轉正式合同,買方賠償房東違約金;二是按照開發商標準修補好漏水問題,再簽合同。趙女士都不接受:“樓頂保溫層都壞了,需要整體進行維修,就算一次能修好,能保證以后都不漏嗎?”
房東也有自己的苦。他們說一直在修,但是6月雨水很多,一直到7月初工人才維修完畢,“漏水我是修好了,但是房子你又不要了?!?/p>
“6月30日之前你能修好,我可以簽,但是過了6月30日,你還沒修好,我就不簽?!壁w女士堅持說,這是房東之前隱瞞了漏水的質量問題,簽正式合同之前也沒修好,所以這不是她的過錯,理應要回意向金。
但房東卻說,趙女士并不是因為房子漏水不買,而是壓根就不想買了。
15萬要不要還
要看是誰的過錯
案子的主審法官表示,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沒有簽最后房屋買賣合同的過錯,到底是在原告還是被告。也就是判定到底是誰的違約責任,這也決定了這15萬到底要不要還。
昨天,案子沒有當庭宣判。
浙江豐國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松濤律師告訴錢報記者,趙女士的情況屬于預訂合同糾紛。就是僅簽訂了定金合同或意向合同,還沒簽訂正式合同,賣方或買方改主意,不愿簽約了。
“一般來說,處理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則:如果買賣雙方都沒有錯,純粹是因為政策原因無法購房的,那么由開發商或房東返還全部定金;如果買方不是因為政策,而是因為其他原因不想繼續履約的,那么屬買方違約,賣方可沒收定金;如果開發商或房東臨時改變主意,不愿意賣房了,那么屬賣方違約,一般需返還雙倍定金?!标愃蓾蓭熣f。
本報實習生 應欣睿 本報記者 方力
本報通訊員 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