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蘇 贏
11月16日,美元指數盤中再次突破100關口,令人民幣匯率繼續承壓。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592,逼近6.86關口,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97個基點,為2008年8月19日以來最低水平,也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續第九日下調。
連續下跌的不僅僅是中間價,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也隨之下調。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報6.8700,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70個基點,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報6.8808,跌破6.88關口,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80個基點,兩岸匯差為108個基點。
筆者認為,人民幣此輪貶值的原因在于國際外圍金融市場的動蕩導致避險情緒上升,進而推升美元,導致絕大多數的非美貨幣都承壓,但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出現調整,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卻保持基本穩定的態勢,人民幣并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因此,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無需恐懼。
人民幣中間價從突破6.70關口到如今逼近6.86關口,僅用時一個半月。市場紛紛質疑此前機構所預判的6.85還是不是今年匯率的“鐵底”。所謂“鐵底”,即市場認為,監管層為人民幣匯率不會跌破某一價位而適時進行市場干預。
但事實上,從今年10月1日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之后,人民幣出現了一輪貶值趨勢的情況下,央行似乎提高了容忍度,并未出現有市場干預的跡象。原因在于,自去年“8.11” 匯改之后,人民幣匯率形成了由市場供求關系為主而決定的機制,該機制強調了波動、靈活性和提高容忍度,具體的價位其實對于監管層來說意義不大,監管層希望在匯率出現波動的情況下,更多的呈現出雙向波動的態勢。而市場關心的所謂人民幣匯率跌破各個價位的“關口”,只是市場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假想的目標而已。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對美元匯率貶值之外,人民幣16日對一籃子貨幣均呈現上升的態勢,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和英鎊分別升值84個基點、519個基點和399個基點,升值幅度分別達0.11%、0.82%和0.46%。另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33,當周漲0.55。分析指出,幾個月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著較小的波幅,顯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筆者認為,由于市場的慣性思維,僅盯住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忽視了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走勢,只會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實際上,人民幣除對美元匯率貶值之外,對絕大多數的非美貨幣仍表現強勁。同時,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排名第一,中國有大量經常項目的順差,并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持匯率長期大幅度貶值。
此外,目前來看,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成為短期國外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將使得人民幣匯率短期繼續承壓,相信在未來美聯儲的加息靴子落地之后,美元利多出盡,也將出現調整,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也應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