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09日訊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9日發布5月通脹數據點評認為,5月CPI同比1.5%,符合市場預期,通脹水平穩步回升。2016年以來中國CPI穩定在1-2%左右,既沒有滯脹,也沒有通縮,2017年中國通脹水平大概率會呈現一個“前低后高”的情況。目前已經公布的1-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全年同期上漲1.4%,隨著下半年通脹水平不斷溫和回升,預計下半年CPI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6-1.7%,總體上,2017年消費價格水平處于一個溫和回升的“前低后高”的狀態,全年通脹既不會存在通縮,也不會發生滯漲。5月PPI同比超預期回落、再次確認PPI同比拐點,預計未來PPI同比將進一步下滑,且回落速度有可能逐漸減緩。
關于通縮,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回升,經濟進入L型下半場,經濟的不斷走好證偽通脹可能進入通縮的判斷;關于滯脹,有觀點認為,一直來中國存在貨幣超發的情況,貨幣的超量供給將會使得經濟出現滯漲的可能性,但是,事實上發生的情況是超發的貨幣涌向了資本市場,并沒有推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滯漲的觀點同樣是站不住的。
鄧海清認為,“監管協調2.0”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影響因素,貨幣政策盡管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存在邊際上的拐點。盡管5月CPI同比再次上漲,同時5月PMI數據、進出口數據都出現一定超預期的情況,再次印證中國經濟的不斷走好,但是,目前來看,經濟及通脹數據的走好并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變量,原因主要在于,2017年經濟、通脹數據的走好大概率處于較為溫和的局面,并不會對央行貨幣政策形成一定的制約,監管協調才是目前央行的核心變量。4月以來一行三會金融嚴監管政策的力度較大,引發了市場關于嚴監管對金融、經濟的影響,5月12日央行公布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監管協調進入2.0時代,因此,之后為對沖監管層的嚴監管政策,貨幣政策將會大概率出現超預期邊際放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