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09日訊
證券時報記者 張達
記者今日從“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來,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和成效。下一步,北京市將加快推進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核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統籌謀劃2018-2020年疏解專項行動工作。同時,北京將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引導北京人口隨功能疏解有序向新區轉移。
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伯正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帶動下,北京市常住人口連續三年保持增量、增速“雙下降”態勢,2016年為2172.9萬人,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由增到減的拐點,較上年下降3%。通過疏解和提升統籌推進,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7%左右,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今年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組織集中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把疏解非首都功能與拆除違法建設,占道經營、無證無照經營和“開墻打洞”整治,城鄉結合部整治,地下空間和群租房整治,棚戶區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結合起來,與人口調控目標掛鉤,確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調控任務。
劉伯正指出,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項標志性工作,目前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今年,共安排255項重大工程項目,截至4月底,新開工27項,在施達140項,占總數的55%,完成投資163.5億元。其中,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加緊建設,有望年底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率先啟動搬遷。
劉伯正同時指出,雄安新區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與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發展新的“兩翼”,要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北京自己分內的事,主動加強與雄安新區建設的工作對接、服務保障和協同聯動,推動符合雄安新區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新區疏解轉移,引導北京人口隨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區轉移,支持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創新要素向雄安新區集聚,打造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促進北京新的“兩翼”錯位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
劉伯正表示,今年是深入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要全力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落實非首都功能分領域疏解方案,完善配套疏解政策,健全疏解工作機制,推進實施一批疏解示范項目,確保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顯進展。另外,北京市也正在抓緊制定加強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配套政策等文件,力求解決產業轉移過程中的一攬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