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網貸整改大限僅余兩個多月,網貸平臺在合規建設上爭分奪秒上演“生死時速”。而6月1日《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的發布,令當地網貸平臺合規進程不確定性陡增,其中關于存管銀行屬地限制的規定讓很多網貸從業者直呼始料未及。
按照上海網貸管理辦法的第十五條的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取得備案登記后,應當在六個月內,選擇在本市設有經營實體的商業銀行進行客戶資金存管,即要求上海平臺只能選擇本地銀行或設有分支機構的銀行作為存管行。數據顯示,與上海平臺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19家銀行中有11家在上海沒有設立網點,簽約排名前三的銀行在上海均沒有設立網點,這意味著目前上海半數以上網貸平臺對接的銀行存管不符合監管規定。因上海網貸監管細則處于征求意見稿階段,部分平臺認為還有可爭取的余地,但如果后續上海的監管部門不放松此項要求,那么很多已完成存管上線的平臺將面臨存管費用的損失,并要尋找符合要求的銀行重新啟動存管對接流程。此舉也讓其它地區的網貸平臺表示出一定的焦慮,擔心所在地區監管效仿上海對于存管銀行屬地的規定,部分未簽約存管的平臺開始與當地銀行或在當地設有分行的銀行進行接觸,避免屆時被動做出調整。
因監管驗收期日益臨近,業內大多數網貸平臺對于相關政策規定變得異常敏感,即使合規進程推進較好的平臺也在查缺補漏、未雨綢繆。對此,業內知名互聯網理財第三方服務平臺風車理財的行業分析師表示,平臺若想在規定期限內率先達到合規,除按照監管政策的要求推進自身合規建設外,也要對未來的監管方向有所預判。為了整治此前業內遺留的發展亂象,以及更好的掌握區域內網貸平臺真實的運營狀況,地方監管很有可能在四部委聯合發布的監管細則基礎上更為嚴格。此次上海網貸管理辦法對存管銀行的屬地限制相當于給網貸平臺提了個醒,即此前業內普遍認可的合規標準并不代表其后續一定符合具體的監管要求。平臺除了把重心放在銀行存管、ICP證等熱門事項上外,也應適當關注其它合規要求有可能存在的隱形門檻。例如,在監管細則中提到了網貸平臺應開展信息系統定級備案和等級測試,未明文要求具體的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但業內部分人士分析認為網貸平臺需通過三級等保認證才符合監管要求。目前業內普遍通過的是二級等保認證,在類似的細節規定上,網貸平臺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提前部署,避免具體條款出來后措手不及。
同時,風車理財行業分析師也表示,盡管網貸平臺有必要在合規事項上未雨綢繆,但也不必太過緊張。按照此前相關規定的發布情況來看,監管通常會給平臺預留出一定的調整時間,多數底子較好的平臺是有機會及時達到基本的合規條件的。網貸平臺還是應平衡好投入的精力及資源,不要因過度關注合規而忽略了自身業務的發展。
此前也有部分平臺坦言,因合規建設所需資金和人力成本較高,會分流日常推廣業務的部分資金和資源,企業的盈利情況和業務增速確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對此,一些網貸平臺的解決方案是與具備較高效率的第三方渠道合作,通過更高投產比的方式獲取優質用戶,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擴大平臺規模。某網貸平臺負責人表示:“在行業的野蠻生長期業內平臺魚龍混雜,激烈的競爭拉高了整個行業的運營成本。在監管介入后網貸企業合規成本高企,再像過去那樣砸錢推廣已經不太現實,在運營推廣經費壓縮的情況下我們選擇引入像風車理財這樣的第三方合作伙伴,通過性價比更高的方式獲取用戶。投入的經費和人力減少了,但獲客質量和留存率反而得到了提升?,F在監管政策雖然逐步明朗,但在企業通過合規驗收之前仍有可能產生其它的整改投入,我們在這個時間段做到了獲客成本和運營效率上的優化,可以讓自己在資金分配上更加從容,也為未來累積一定的競爭優勢?!?/p>
對于上述平臺的思路,業內專家也表示出了一定的認同,“目前行業正處于合規驗收的臨近期,業內大部分平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合規事項上,在這個時間點上依然能夠平衡好合規建設和業務發展的平臺,未來是可以期待的。”在業內專家看來,合規只是網貸行業走向規范的一個過程,畢竟合規大考之后,留存在行業中網貸平臺能否獲得更好的發展還是要看平臺自身業務的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