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降成本政策頻出 再降制度性成本成未來改革重點
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近日發布,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連續出臺涉及能源、稅收、融資、用工等方面的降成本政策,對于緩解傳統制造企業和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起到了一定效果。有專家表示,未來消除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將是改革重點。
振興東北是國家提振經濟的一個重中之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和振興是我國新時期帶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意義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一項復雜、艱巨和長期的系統工程。降成本政策對于降低東北傳統制造企業成本,推進企業發展起到了實際效果。
與此同時,其他地區也在出實招減免企業的各種稅費,降低企業負擔。湖南日前大力開展“降低供給成本行動”,在上半年為企業減負各種收費約43.4億元基礎上,再次為企業減負約70億元;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日前表示,2016年全年將確保為企業減負700億元左右。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對于傳統制造企業和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來說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國務院印發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其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上漲成為主要內容,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對此,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曹玉瑾表示,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然偏高,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然較高。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債券市場融資,均比美國、歐洲等國家高出50%以上。通過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貸款中間環節成本,擴大長期低成本資金規模,試行市場化債權轉股權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企業活力。
據了解,制度性交易成本“虛降實高”是目前降成本的一個根本問題,很多降成本的政策單靠一個部門力量難以有效落實,也成為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深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也是確保“降成本不反彈”的關鍵。
專家表示,未來要進一步打破部門、地域之間的分割和行業壟斷,健全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李志勇鄒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