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官員:目前的財政數據已無水分 經濟環境在好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17日舉行的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遼寧GDP增速為-2.2%,呈現負增長態勢。但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公路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工業用電量等指標由負轉正。指標的分化使遼寧經濟形勢顯得非常復雜。如何透過這些數字看遼寧經濟真實運行情況和發展態勢?記者與各級政府官員、企業經營者和專家學者等業內人士交流探討。
遼寧經濟為何下滑?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遼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1%,是拖累遼寧GDP負增長的主要因素。
重化工業給遼寧帶來過輝煌,卻也是今天遼寧工業走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最新統計表明,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占比仍高達8成,亟待優化調整。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說,遼寧經濟下滑有產業結構不合理、體制機制落后、營商環境不夠理想等原因,這些解決起來都不是容易事。以產業結構為例,幾十年形成的產業結構不能指望幾年就調整到位。
不能忽視的是,外部原因和暫時性的原因對遼寧經濟前三個季度下滑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的大幅下跌對作為國家原材料基地的遼寧沖擊巨大。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宋亞慶告訴記者,螺紋鋼價格從2008年最高時的5800元/噸,一路下滑到去年底的最低點,今年雖有好轉,但前三個季度總體仍處于低位。這使得大多數鋼鐵企業只能在虧損或微利的邊緣徘徊。遼寧省工信委副主任藺曉剛說,去產能涉及的十多個行業,遼寧全有,多數還是遼寧的主導產業,短期內這給遼寧經濟帶來的影響比對許多其他地區的影響要大。
此外,擠水分的因素不容忽視。遼寧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重點對財政收入擠水分,記者采訪到的多位政府官員表示,遼寧省目前的財政數據已沒有水分。從去年開始,擠水分正在延伸到其他各項經濟數據,然而這需要一個認識過程和操作過程,在去年一些指標水分還沒有完全擠干,而今年做實的同時,就加大了這些指標的同比降幅。
遼寧經濟前景如何?
前三季度,尤其是近幾個月,遼寧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出現了積極變化,預示著新的希望。
1—9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6億元,已連續三個月實現當月正增長,且累計降幅逐月明顯收窄。其中稅收占比達77.9%,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最新數字顯示,10月份當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4億元,環比增長29%。
遼寧省政府研究室負責人喬軍認為,作為綜合反映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指標,財政收入的穩步回升以及稅收占比的提高,表明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以及財政收入質量在提升。
工業是遼寧的命脈,也是當前遼寧最困難的經濟領域。春江水暖鴨先知,工業的一些支撐性指標正在出現好轉。9月份,遼寧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0.9%,結束了連續51個月負增長的局面。1—9月份,全省公路貨運量和港口貨物吞吐量全部正增長,且增幅都比上半年提高。工業用電量在連續23個月負增長之后,8月份、9月份分別增長2.04%和2.54%。
遼寧省統計局副局長王洪奇認為,這說明遼寧工業品的市場在趨好,外圍的經濟環境在好轉,工農業生產和經濟運行態勢逐漸回穩。
趨勢的變化在企業層面已經有所反應。由于主打產品12寸PECVD設備市場需求量快速增長,今年前8個月,沈陽拓荊科技的產值同比增長445%,目前企業正在全力進行二期工程建設。拓荊科技并非個例,前三季度,遼寧機床數控化率提高到75.7%,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4.7%。
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經濟下行帶給民生保障的壓力毋庸諱言。“堅決不讓經濟下行壓力向民生傳導!”遼寧省委、省政府作出莊嚴承諾,并為此付出艱辛努力。
為兜住民生底線,遼寧省拿出真金白銀。今年以來,民生支出已占財政支出的近80%。“遼寧省有6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約占全國的10%。能兜住這個底兒,省財政承受很大壓力。”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何睿說。
在遼寧忠旺集團廠區,機器轟鳴、運輸車輛往來穿梭,相比不少傳統鋁業企業停產半停產狀態,忠旺卻24小時不歇工生產。“通過研發,我們拉長了產業鏈,升級了產品結構。目前市場需求不錯,工人還有些不夠用,”遼寧忠旺集團財務經理魏強說,“就在今年,員工月工資最低都漲了400元。”
今年以來,遼寧省不僅社會就業穩定,而且居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今年1-9月份,遼寧省城鎮新增就業41.9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4.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8%和6.7%。就業和收入的穩定增長,很直觀地反映在消費上。國慶黃金周消費市場增勢強勁,1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增長8.8%,旅游業總收入增長12.9%。
面對經濟下滑遼寧的干部在干什么?
記者看到遼寧省政府督查室主任于沈波時,他正在忙著張羅新一輪軟環境專項整治行動。
“當前,我們不光要督查省委省政府穩增長各項政策舉措的執行情況,還要督查軟環境的整治是否到位,干部是否不作為,同時也督查去產能以及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地”,于沈波向記者介紹。
遼寧走出經濟困境,各級干部是關鍵。遼寧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級干部緊盯振興目標不放,堅定信心,勇于作為,精準施策,主動扭轉被動局面。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落實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身體力行,近日帶隊到遼寧全部14個城市走訪調研,督促檢查今年工作落實情況,并在各地分別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超前研究部署明年發展各項工作。
在遼寧省政務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遼寧省工信委審批處處長王巨福,作為省工信委今年新設立的審批處首任處長,他說:“委里已經沒有我的辦公桌椅了,我的工作崗位就在這里。”如今,38個省直部門和2個中直部門的422項審批事項全部進廳,實現了“廳外無審批”。這只是遼寧省大力簡政放權的舉措之一。
對國家布置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遼寧全力以赴。截至目前,國家下達給遼寧在“十三五”期間的鋼鐵去產能任務已全部完成,今年的煤炭去產能任務也超額完成,減免企業各項地方稅收257.8億元,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21.4%。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被稱為“高含金量”的又一輪東北經濟利好,顯示出黨中央、國務院對實現東北全面振興的堅定決心。作為東北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遼寧全省上下面對經濟困難和壓力,振奮精神,齊心協力,乘著《意見》的東風,正在努力開創全面振興新局面。